I am kiki

漫游世界 – http://iamkiki.com

Menu
  • About
  • kiki in Asia
  • kiki in Aus
  • kiki in EU
Menu

浅谈数码摄像机自然光线下的拍摄技巧

Posted on 17 January, 200818 January, 2008 by admin
我们在使用DV拍摄时,对光线的掌握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数码视频的效果。光线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现象。离开了光线,我们就无法在电视屏幕上呈现形象,一切造型手段都可谓无从谈起。所以您必须能够科学地观察光线并正确地运用光线。一、室外自然光使用自然光线主要是阳光,它有三种不同的形态,即直射的阳光、散射的”天光”和环境的反光。阳光下的所有景物的光效都是由这三种形态的光线所构成。对自然光这三种形态的认识和把握,是再现和表现画面形象的基础。阳光有着”自然而然”的变化规律和特性,我们在运用自然光进行拍摄时,只能遵循这种客观存在的规律,选择符合创作意图的拍摄地点、拍摄时间和拍摄角度。

在同一地方随着季节的变化,太阳在空中的方位也发生着变化,在同一季节,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太阳的方位也不同。我们不能改变太阳的方位,只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选择适合于造型表现的时机和光线效果。在一天时间中,太阳的位置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与地平面形成不同的入射角,并由于大气层的影响使光线的色温也发生着变化。您只有掌握好时机,才能拍摄影像。

1、黎明与黄昏。从东方发白到日出之前为黎明时刻,从太阳落山到天空星星出现之前为黄昏时刻。在这两段时间中,在日出和日落方向,靠近地面的天空较亮,正顶天空较暗,地面上景物被微弱的天空散射光所照明,普遍亮度较低。这种光线不易表现景物的细部层次,而适合于拍摄剪影效果。如图,黄昏时刻运用人工光补亮地面景物,可以拍出背景层次细腻而丰富的夜景效果。

2、早晨与傍晚。当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到15°角的高度之间为早晨光调,当太阳从离地面15°角的高度降到地平线以下为傍晚光调。在这两段时间中,由于阳光入射角比较低,各种垂直于地面上的物体被照得明亮,并形成长长的投影。如用逆光拍摄,景物受光面与未受光面反差较大。当空气中水蒸气比较多时,天边形成一层晨雾或暮霭,阳光被大量散射,光线较为柔和,在被摄体上构成富有表现力的、为天空散射光充分柔化了的明暗变化。如图。

早晨和傍晚时刻景物色彩丰富,冷暖对比鲜明,是拍摄风景的黄金时刻。早晨和傍晚的差异在于景物的色彩感受不同。傍晚时分,地面在一天的日照之后温度较高,空气中的尘埃和水蒸汽更多,对阳光的反射和折射更加强烈,因此阳光的色温较早晨为低,景物的色彩较早晨偏暖。而早晨空气比较清新,大气中的悬浮物也大都落于地面,因此阳光的色温比傍晚时要高,从画面看来,景物的色彩也不象傍晚时刻那么”暖”。

这两段时间光线由暗到亮(早晨)或由亮到暗(傍晚)的变化很快,色温也从低色温到高色温(早晨)或由高色温到低色温(傍晚)变化很快。拍摄时必须抓紧时间,并注意随着光线色温的变化随时调整白平衡。一般日出、日落气氛的镜头都在这一时间段中拍摄。

3、上午与下午。当太阳与地平面的夹角由15°上升到60°角,或从60°下降到15°角时,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午和下午。这两段时间中太阳的光线变化不大,色温相对稳定在5400K一5600K之间,晴朗天气时,光照充足,地面景物的垂直面和水平面均能得到较均匀的照射,并形成一定的入射角,能较好地表现物体的立体形态和表面结构。如图。这两段时间是外景自然光下拍摄的主要创作活动时间。

4、中午。当太阳由上午60°角移至下午 60°角这段时间为中午。在北半球夏季这段时间内,太阳近乎垂直照射成顶光效果且光照强烈。如图。面景物水平面被普遍照明,而垂直面受光很小或几乎没有。这种光线不利于表现人物的面部造型及物体的质感,镜头俯拍时,由于地平面景物均匀反光画面中缺少影调层次变化。同时由于阳光照射到地面的路径相对短些,光照强烈且散射光少,阴影部分不能获得足够的散射补光,景物明暗反差显著增大。这段时间不是户外拍摄的最好时间。

二、室内自然光拍摄

室内自然光拍摄,是指在白天利用直射或漫散到室内的自然光线拍摄室内的人物和景物。室内自然光是最明亮、是经济的室内摄像照明光源,同时也是真实地再现白天室内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有效手段。

1、室内自然光特征

室内自然光与室外自然光相比,光线照射要复杂、多变,常在同一室内同时出现多种光线效果。室内自然光除了受天气阴晴、地理纬度、季节时间等因素影响外,还普遍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除门窗等开口有部分直射阳光外,大部分空间为散射光和漫射光照明;

二是尽管都是阳光照明,但室内色温偏高于室外色温,并且越是远离门窗的地方,色温越高,呈灰蓝或青蓝色调;

三是室内光线投入的地方,不由太阳所处方位决定,而由门窗在室内方位决定。如果门窗在北边,该房间光源则不在南边而在北边。如果一间屋内多处有门窗,该屋内光线呈多光源效果;

四是室内亮度间距大于户外,越是远离门窗的物体,光线亮度减弱越为明显,在同一室内光线亮度可差四五档以上。

2、室内自然光直接拍摄方法

室内自然光拍摄是用DV拍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情况。室内自然光拍摄会因为客观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处理办法,这就要求您必须依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光线处理和画面表现。

当室内自然光亮度达到摄像机记录景物的最低照度值时,就可采用直接拍摄的方法。直接拍摄有很大的优点,一是画面内无人工光照明,完全现场光效,光线真实、自然;二是室内人物不受光线影响,容易抓拍人物真实的表情和动作。但是,直接拍摄也有一些难以避免的缺点。一般来说,采用现场条件的自然光进行拍摄,除门窗等强光位置外,室内其他部分缺少明亮的光调,画面色调容易偏蓝,并且不够透亮,给人一种”发闷”的感觉。如图,因此,当您在室内自然光照明的条件下直接拍摄时,以下几个方面要注意。

一是摄像机镜头尽量避开强光窗口,以防止窗外亮度与室内景物亮度间距过大而出现室内景物严重曝光不足的现象。避开强光窗口可以有效地减少画面中的亮度反差和亮度不平衡,通过提高室内景物的曝光量相对提高画面中室内景物的亮度。比如,拍摄室内人物应尽量避免对着窗户,因为如果按窗口的强光亮度来曝光的话,人物就会成为剪影,面部表情难以看清;而如果依据人脸亮度控制曝光,那窗口的强光则将因曝光过度而出现大面积”嗤光”。

二是在光线亮度不平衡的室内运用运动镜头时,最好用手动光圈。随着镜头的运动随时调整曝光量,使拍入画面的景物亮度平衡而一致。如用自动光圈,由于摄像机内电三测光系统自动调整曝光量的速度慢于拍摄时镜头运动的速度,画面中会出现忽明忽暗的现象,破坏整个现场的光调气氛。

三是注意选择色调和亮度反差大的物体,拉开画面的影调层次,在室内光线色温较高的地方调整白平衡,减少画面中的蓝紫光调。

3、室内补光拍摄

当室内自然光亮度达不到摄像机记录景物的最低照度值时,或者室内光线亮度极不平衡,光比差距较大时,可用人工光提高室内亮度或平衡室内光线。由于人工光源色温大多为3200K,而室内自然光色温普遍高于5500K,两种色温的光线交叉照明会使画面中人物稍景物色调严重偏色。因此在补光拍摄时首先应注意平衡光线色温。

平衡色温的方法一般是提高人工光色温,将低色温向高色温”靠拢”,就是在人工光灯头前加挂5500K色温纸,使通过的照明光线色温由3200K变成5500K。通过人工光提高室内亮度或平衡室内光线时,还应注意尽量保持室内自然光效气氛。补光时参照窗口光线的入射方向和角度,并通过提高灯位,让人物离开墙壁等方法,尽量减少投影、减少多光源现象。如图。

在室内屋顶较低,四周墙壁反光率较高的情况下,用反射补光法是将人工光不直接投射到被摄体上,而是投射到室内天花板或墙壁上甚至反光伞上,通过光线的反射再投射到被摄体上,形成一种均匀的柔和的照明光线。这种补光法既可以整体提高被摄体的亮度,又不破坏室内原有的光调气氛,是一种理想而简便的补光法

8:21 PM | Add a comment | Send a message | Permalink | View trackbacks (0) | Blog it

拍人像

长焦距

网友贴图

什么镜头拍肖像最好?一只中等望远的变焦或定焦镜头就能胜任。如果使用35毫米胶片拍摄的话,这就意味着应使用85至135毫米焦距的镜头。因较短的焦距(50毫米以下)拍肖像常常会夸张人物面部的特征,有时会使鼻子显得比实际的大,你会因此而让朋友们扫兴。

使用经常被称为人像镜头的85至135毫米的较长镜头时,透视则有所压缩,这样面部特征就会表现出正确的比例。而若要使用200毫米以上长焦距镜头的话,则会使面孔显得太平。

用中等望远镜头来拍摄肖像效果比较好。上图用35毫米广角镜头靠近拍摄的面容太难看。而下图用 105毫米长焦距镜头拍摄的肖像压缩了透视和面部特征,把被摄者表现得自然悦目。

靠近

网友贴图

没有经验的人像摄影师拍摄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在拍摄时没有尽可能地靠近。如果你拍摄的人物在画面上太小,以至于其面容和表情不能成为照片上一目了然的表现中心,那么效果就差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再靠近一些拍摄。你可以走上前去靠近被摄者,或者是使用较长焦距的镜头拍摄。

近产生美。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对人像照片来说这当然是对的。上边的左侧照片是在15英尺距离上拍摄的,既算不上肖像,也算不上是市容照片。在上边的右侧中,由于靠近了被摄者,其效果没人怀疑它是肖像,而且是一幅成功的肖像。顺便说一下,上图还存在另一个常见的问题,即人物的头部处在画面中央。在人像构图时,要尽量使头部处在画面的上半部分。

简单衣着

网友贴图

令人目不暇接的彩色服装只会转移观众对被摄者的注意。要采用朴素的设计和沉静的色彩。如果你打算拍摄有些随意的肖像,手头上可以常备一件简单的汗衫。若为大土拍照,把一块红色或蓝色的绸缎料子围搭在她的上身用别外固定,能够代替露肩的或敞领夜礼服。

如果你在拍摄时遇到被摄者身着不台时宜的服装,则要想方设法改变这一点。可以在构图上把画面处理得紧凑些,从而避开那件华而不实的衬衫,或在布光时把那件衬衫部位留在阴影里,并使面部相对更亮一些。

人物的看装要保持简单。在色彩方面,保持简单的着装通常是行之有效的。鲜艳的原色能为人像增添生气(左图)。花哨的着装会使人们把对被摄者五官的注意力转移到人物身上(右图)。

但要注意选择能与被摄者的本色般配的服装。如果可能的话,让被摄者自己选择衣服颜色,这效果会最理想。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什么颜色会让他们最好看。如果他或她身着颜色匹配的服装的话,被摄者的天蓝或采色眼睛将会更加明显。(红、绿、蓝的补色是黄、品红、青–注)

使用大光圈

网友贴图

好了,你在起居室里建立了一个小摄影室。你肯定能为孩子们拍出比超市中设立的自拍摄影摊更好的照片。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应避免使用 F/11到 F/22的小光圈。用小光圈对于在强光下拍风光是好的,但是对于拍摄人像则会出问题。小光圈能使背景显得相当清晰,会转移对被摄者的注意。

F/1.8 至F/4的大光圈能使背景虚化,使之处于焦点之外,而让母亲和孩子成为母子照片中唯一让人关注的目标。不过,大光圈有可能使景深太浅,如果被摄者的一只眼睛比另一只离相机更远,那么距离较远的那只眼睛也许会处在焦点之外。补救的办法是在取景时舍弃背景,这样就可以使用较小一挡的光圈,或者是调整被报者的头部位置,使其双眼与相机的距离相等。

你所要展示的是你的被摄者而非背景。在右边这幅用F/16拍摄的人像上背景相当清晰。人们就会试图分辨那是什么或那是哪里。而在左边这幅用F/2.8拍摄的更为有力的人像上就根本不存在背景会分散注意力的问题。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摄影师所希望的地方:被摄者身上。

然而虚化背景并不总是必须的。你不妨试拍一种环境人像,为此,你需要保持周围背景清晰,通过环境特点和细节来对被摄者加以介绍。

试用竖画面构图

网友贴图

人像摄影新手常犯的错误之一是把人像拍成横画面。这种横画面的构图对于群像来说是好的、但当你拍摄单人时就要把相机转到竖画面的位置。坚画幅取景比较适合单人肖像,因为这种画幅与头部本身或头与上身的立式长方形造型相对应。立式结构也适合干拍夫妻照片,特别是当他们拥抱的时候。能让两口子亲密无间的浪漫情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采用横画幅时要注意一些问题。例如,上图的横幅人像虽然不错,但是请注意作者采取的从胸部剪裁的方式使画面显得生硬而不自然。对人物最自然的剪裁要选择在身上最窄的部位,如脖子和腰。下图对被摄者的竖画面取景采用了这样的部位剪裁,就取得相对平衡而令人满意的构图。

避免刺目的光线

网友贴图

拍人像最忌讳的就是使用从头顶上直射下来的阳光。它将在眼窝、鼻子周围和下巴底下造成黑影。为了避免这种破坏性的光线效果,职业人像摄影师喜欢选用开阔的荫凉场地,如晴天时大树底下,四周有大量的反射光可以对局部阴影进行补光,在人物脸上形成流畅的没有阴影的照明。

如果你不得不在正午时分抓拍人像,你可以很容易地自己创造一个开阔的背荫条件,即让被摄者把背对着太阳,从技术上说这叫逆光。这对于你的相机测光表会形成一种挑战,下面介绍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改善上图用直射阳光拍摄的效果,可用一把半透明的白伞遮挡中午的阳光。另一种办法就是采用这光照明来解决问题,不过被摄者周围的强光会干扰你的测光表而造成人物曝光不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你应靠近被摄者直接从其面部测取曝光读数。或者如果你的相机带点测光劝能,那么就用它测取被摄者面部的反射光好了。


Technorati : 数码相机 自然光线 人像

Start here

  • About
  • kiki in Asia
  • kiki in Aus
  • kiki in EU
© 2025 I am kiki | Powered by Minimalist Blog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