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遇难驴友的事件今天才看到详细资料。遇难的客观原因:1 环境恶劣。只做1日游的准备,但环境恶劣下行进时间成2,3倍增加; 由于环境恶劣,导致
2 强冷情况下手机无法开机,开机即自动关闭,摄像机也被冻坏,电子产品失灵 3 受困人生前发给河北警察有GPS定位信号误差大,离线路偏离有33公里
。GPS低温情况不可靠;—即通讯联系中断
主观原因:遇险人员没及时下撤,不认识路,没意识到危险,原本与大部队只相距300米时,2点半即可完成下撤时在5点还在原地。没有抓住二点半到五
点天黑这段时间下到下马威附近,就等于失去了八成的获救机会。一旦天黑,无论是自救下山还是救援者搜救,就已经希望渺茫了。人包分离,成功下山
的大部队没有立刻求援,下山后才知2人遇难; 意外原因:留在峰下的荧光黄色补给包,被另一队爬山者将包中食物和水拿出来后将包拿走了,被困山上
的2人没有任何补给和装备
如果主观上,1 不上五指峰,及时下撤,2 冲顶后走景区下山,而不是原路返回,
其它装备:头灯,手台,–为什么手机没用时手台可用–无网络情况下通话,
对讲机也别糊弄自己,看看去很冷户外先在冰箱里开机冻一下看看是否会还能正常接收发射,液晶一般会被冻的不能显示了,但是接受发射电池应该都还
能正常使用并有足够电量。这次事情如果还能保持通讯也许经过专业指导,还能坚持到救援赶到救援队也能准确找到位置,节省搜救时间。
—————————————————————————————————-
衣物一定要有特色,这样在救援时也便于定位
#驴友灵山遇难事件#户外求生必要的四要素,PLAN-P保护,L定位,A搜寻,N导航。
———————————-
我来说下低温条件下在山谷中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自救:
1、速度挖雪洞,并封口但要留有空隙通气
2、将身体尽可能装进随身携带的户外背包中,并想办法填补背包与身体之间的空隙,拉紧背包绳封口
3、原地等待救援,不要移动,移动只能造成失温加快
4、在洞口处留有记号,以便救援队搜救。119。
——————————————————————————————–
其实可以用堆雪球的方式堆出个雪屋。也就是先堆一圈雪球,然后雪球上面放雪球。最后用雪把雪球缝隙填上
挖雪洞的必备装备:
(1)登山杖:适用来测雪的厚度、建通气孔、以及当雪洞标杆。
(2)登山绳:是用来标示雪洞走向,因此需将登山绳固定洞内,再沿洞口拉出至洞外述外固定。
(3)雪铲。
(4)冰斧:可用来建通气孔及帮忙清雪洞的雪。
有了装备后,再来是天然条件了,一是雪要下的够厚,需要有二公尺垂直厚度的积雪,水平深度达四公尺,雪面面积至少也要十公尺 X 十公尺。二是
靠近碎石坡或小断崖下。三是近小稜线避风无树处。
具备了以上的装备与天候地形后,就可以开始挖雪洞了。首先需将倾斜的雪坡向内挖出约140公分左右高、80公分宽的垂直墙面,然后贴著雪墙底部
,朝内挖一80公分宽、100公分高,顶呈半圆弧形的隧道入口,继续朝内挖到深度达140公分时,此时隧道需朝上方60度开挖, 待隧道高出入口底部达60
公分时,建一 160 X 100 公分底面积,高160公分可供一人坐蹲的工作平台,至此再来挖的方向须与隧道入口呈90度,并与外雪面呈平行方向前进,此后
需一边小心地挖,一面用冰斧或登山杖来测量洞顶与雪面的距离(也是雪洞顶雪的厚度),需保持在50公分或60公分左右, 在使用冰斧和登山杖测量雪的
厚度时,也做好了通气孔,另测孔和通气孔,最好建於圆弧顶侧面;若建於正上方,雪容易由通气孔掉进来;如此挖掘到200公分长、160公分宽及160公
分高,既已完成2人居室,并建成一半的雪洞,然后回平台朝另一侧开挖出同大之居室,既完成4人住之雪洞; 倘若只有2人,则只需建一半或将二边的尺
寸都缩减一半,在挖掘雪洞时,由雪洞内清出的雪块,则可利用来筑入口之挡风墙。
住雪洞的感觉是什麼呢?在视觉上,很像住在冰箱里,然而因其不易透风,墙的厚度也比帐篷厚,因此住在其内要比帐篷温暖,而且也不会有被强风
吹的摇来摇去,所以睡起来还真的很窝心,有时没水时,也可以偷懒地在墙上直接挖下一块雪来加热,就有水了。 事实上这些体验,只有自己亲身去住
过才能真实的享受,希望藉此次的经验分享,让有兴趣的登山者在往后的日子里,也可以在冬季雪况好时,享受一下住雪洞的滋味。
建雪洞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可贪大。
每洞至少需备有一支雪铲,一支登山杖,一条登山绳。
下大雨时,不要使用来居住。
若遇大风雪,睡醒发现洞口已被封住,先使用登山杖或冰斧将通气孔整理好,然后测试洞口的雪纵深;太深长又不易清出通路时,则可选择由居室上方直
接挖出,毕竟上方的雪较松软也较薄。
需由专业人员指导建设之。
另一种雪屋的建法称为雪塔型雪屋,首先需堆出一个4公尺直径,2公分高的雪塔堆。
四人一组,派一人穿上滑雪板,另三人用雪铲将雪铲到4公尺直径的圆圈内,由穿滑雪板的人负责站在场中踩平堆高,直到达2公尺高时,他即可跳离塔
顶。
朝雪平面下挖出隧道入口,这与前项挖法类似。
其居室之挖建,侧墙需保持在40公分至50公分厚,屋顶需厚些,因此会建成於雪塔外形相仿的半圆形居室,这与雪洞建法不同,但其内同样可容纳4人居
住。
——————————-
冬天户外失温的紧急处理:
失温和热衰竭或热中暑正好相反,如果你发散的体热多于你所累积的热度,和寒冷有关的疾病就会趁机而入。当人体核心器官的温度降至华氏九十五度(
摄氏三十五度)下时,就会发生体温过低的现象。和中暑一样,失温也是一种必须立刻处理的紧急状况,否则病人可能会丧命。
失温,是由于人体为了保持核心器官的温度,而使血液无法流到皮肤的表面和四肢。我们的体温会在环境影响下经由蒸发、幅射、对流、传导而降低
。穿著湿衣物、暴露于寒风中,会使得体温过度降低的风险大为提高。失水也可能是这种风险的导因。
失温通常是由于长期暴露于寒冷的环境下,而不是因为极端的酷寒而起。一般而言,比起明显的危险情境(例如暴露于冰悬崖上,一阵零下三十度的
寒风吹过来),华氏五十度的绵绵细雨加上强风更可能引起失温。
失温的征状,会随体内核心器官温度降低的严重程度而有极大的差异,例如,发抖似乎是轻微的失温(体温在华氏九十到九十五度之间),因为人体
希望藉由发抖所牵涉的肌肉运动而使体温回暖。如果失温的现象愈来愈严更,身体就会停止发抖。经微失温的征状有:不停颤抖、双手摸来动去、蹒跚跌
倒、心理功能迟钝、不合作或是封闭自己的行为。失温的病人通常不会去注意这些早期的征兆,而如果你怀疑有人体温过低,不妨要那个人假装前面有高
空绳索,以脚跟对脚尖的直线步法走上十五呎,如果那人协调失衡,会经由这个测试看出来。
首先要随时注意观察,走路磕碰不稳,絮絮叨叨,动作笨拙,发牢骚都表现出了动作协调性和意识清醒程度的改变。如果发现周围人或自己出现这样的症
状,就要警惕失温症了。
判断时可使用冷静测试法:如果此人不能走30步直线(和看人是否喝多了类似,真喝多了就另说了),那么可以判断为失温。
如果发抖能在控制下停止(努力告诫自己:别抖,别抖,并能控制住肌肉的抖动)可以判断为轻度失温。做一道较复杂的计算或推理题(如从100往下数
,每次减掉9或7)。如果失温,肯定算不出来(注意:高海拔环境中的高原反应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如果是严重的失温(体温在华氏九十度以下),身体不再发抖,可是肌肉和神经系统功能会愈来愈差,而且愈来愈明显。病人虽然或许还能保持平衡
,但可能已无法走路。他的肌肉僵硬,动作无法协调,除非已经恍惚或是其实已经昏迷,否则会做出意识不清或是不理性的行为。随着体温愈来愈低,几
乎连呼吸或脉搏都无法观察到了。这时候病人的瞳孔或许会胀大。
由于严重的失温,病人看来可能有如死去一般,你绝对不能放弃救治他的努力,除非病人在施行显然正确的心肺复苏术之后依然没有生命迹象,而且
身体「变热」了。要记住那句老话:「人除非身体温热而死亡,否则就是没死。」恢复体温的工作要谨慎为之,并且视状况需要,同时或按着施行心肺复
苏术或协助换气。
失温的治疗要由避免发散更多的体热开始,让病人不再暴露于寒冷中。将病人移出风吹和湿冷的地方,把湿的衣物脱去。如果是轻微的失温,穿上干
衣物并且挡住风寒吹袭或许就已足够。如果病人的呕吐及吞咽能力无损,可以让他喝点流质,然后再吃一点有糖分的食物。虽然高山的老习俗完全相反,
认为必须喝温热的饮料,但在经微失温的情况下,温热饮料没有那么重要,只要供应流质即可。(想想看:把一汤匙的温水倒进一杯冰水里,并不能让杯
子马上热起来。)失温应该持续治疗,直到病人恢复排尿为止。某些情况下,光靠这些措施并不能让病人恢复体温,或许需要某个队员以身体(必须是热
的)直接接触,才能让他暖和过来。
至于严重的失温,让病人「慢慢回暖」是很重要的。如果可能,尽速将病人后送到医院去回温。失温的病人必须小心搬移,以免无意间让大量的冷血
从表皮的循环回流到心脏,这可能会导致另一个问题:心律失调。突然加温而休克也是另一种危险。
如果当场进行回温措施在所必行,将热水瓶包在厚手套或是袜子里,然后放在病人的腋窝和鼠蹊处,因为这里的大血管最接近身体的表层。找一位身体温
热的队员在睡袋(或是其它的干爽绝缘对象)中以体对体的方式直接接触病人。如果病人陷入半昏迷,不要喂他喝水。和中暑一样,严重失温的病人,即
使核心器官的温度回复正常后,还是必须时时观察,因为身体调节温度的机能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并不稳定。
———————————————
失温的预防和下面几点常识有关:
1.避免弄湿身体,或是湿了之后要赶紧弄干。
2.避免暴露于寒风之中,或是赶紧闪避。
3.避免或杜绝产生失水现象的可能。(在寒 冷的情况下,身体或许会透过排尿而排出 一些液体,因而导致脱水。)
4.适当的隔绝湿冷措施。
登山队的成员一定要知道什么时候攻顶之旅必须叫停。身体发抖的时候绝对不能轻忽。由于失温会干扰登山者的判断能力和知觉,通常你必须不断叮咛才
能让发抖的队员穿上比较保暖的装备,时时观察每个队员的状况,可以防止衰竭的发生。
失温这种由于寒冷而引起的疾病会影响到整个身体,其它和寒冷有关的疾病(冻伤和浸足症)则对于人体只有局部的影响。如果某个队友不但失温而且有
冻伤,你所决定的处理顺序(换句话说,决定该先治疗哪一种疾病)是:如果失温的情况可能致死,就必须先予以适当治疗,等到病情稳定后再去治疗冻
伤所造成的局部伤害
================
想起上次自己在中部沙漠徒步。无意识中做了几件事:1冬天去沙漠,各类毒物少 2 挑的天气晴朗,风小的三天3 严格遵守国家公园的时间规定 4 有一次
到一块岩石那太阳已经快下山了。限定自己往返只徒步30分钟,15分钟内不管走到哪,坚决折返。–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太渺小,顺毛捋长命百岁,逆毛
捋下场可期